数据库原理笔记(1)——三级模式二级映射
概念
数据库(DataBase)
相关数据的集合,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维护
数据库系统(DataBase System)
由计算机硬件、操作系统、DBMS、DB、应用程序、用户、数据库开发和管理人员
数据库管理系统(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)
向用户提供一套命令,管理数据库
数据的三级模式
目的:将用户应用和数据库分离
模式(概念集)
- 也称逻辑模式
- 概括出一个数据库所需的所有数据,并抽像出这些数据间的逻辑结构和各个数据的特征,依此才能开始建立数据库。
- 模式不是数据库本身,仅仅描述数据库的结构。
- 不涉及硬件环境和物理存储,不和任何计算机语言有关
- DBMS提供模式描述语言(模式DDL)
外模式(用户级)
- 也称子模式或者用户模式
- 用户能看到的数据库中的各个表,这些表中包含的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(表的逻辑结构)是跟某个应用或用户具体的需求相关的
- 外模式描述的是一个特定用户感兴趣的那部分数据库,隐藏数据库的其他部分
- 是模式的子集,不同用户外模式不同
- DBMS提供外模式描述语言(Sub-DDL)
内模式(物理级)
- 也叫存储模式
- 描述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在物理介质上的存储形式
- 定义了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物理结构,定义了存储方法、存储策略
- DBMS提供内模式描述语言(内模式DDL)
三级模式总结
- 一个应用程序只能启用一个外模式,一个外模式可被多个应用程序使用
- 对于一个数据库系统来说,只有一个模式和内模式,但可以有多个外模式
数据的二级映像
- 外模式/模式
- 当模式改变时,只要相应改变外模式/模式映像,即可使外模式保持不变
-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
- 模式/内模式
- 当存储方式发生改变时,只需要修改这个模式/内模式映像就可以保持模式不变
-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
- SQL的三级模式
- 基本表
- 基本表是模式的基本内容
- 实际存在的关系
- 视图
- 外模式的基本单位
- 视图是逻辑上的定义,实际并不存在(虚表)
- 存储文件
- 内模式的基本单位
- 每一个存储文件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基本表的内容
- 存储文件的存储结构对用户透明
- 基本表